《表4 次要结局指标结果 (计量资料)》

《表4 次要结局指标结果 (计量资料)》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Meta-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慢性鼻窦炎为多种因素引起的鼻腔及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36-40],抗炎在慢性鼻窦炎的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临床以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为主,但是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表明,长期口服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除具有抗菌作用以外,同时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等非抗菌作用,已用于慢性鼻窦炎及支气管扩张和肺纤维化等的治疗[41-42]。但其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体外实验证实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包括降低促炎因子,如IL-1、IL-5、IL-6、IL-8等,减少氧化物的产生、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及吞噬作用,增加IL-10等,在临床试验观察到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患者鼻腔灌洗液中IL-6和IL-8减少[43-44]。大环内酯类药物除具有抗炎作用外,还可以增加糖皮质激素的疗效,Park等[45]的研究表明14、15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以增加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在人类鼻窦上皮细胞的表达,有助于糖皮质激素在鼻窦黏膜的激活,增加其疗效。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认为长期低剂量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能明显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46],原因可能与纳入的文献量较少,证据不足有关。因此,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探究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为临床工作和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循证医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