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内外侧腐蚀层、已降解第二相以及未降解第二相的EDS分析结果[22]》

《表2 内外侧腐蚀层、已降解第二相以及未降解第二相的EDS分析结果[22]》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可降解镁合金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镁合金降解的初始产物是MgO和Mg(OH)2,然而在兔颌骨中植入18个月后,牛佳林等发现JDBM-DCPD螺钉的降解产物分内外两层结构,这两层腐蚀层在元素含量上有较大的差异,且Mg含量都很少。因此,作者课题组推测MgO和Mg(OH)2在生物体内会进一步的降解。上文结果显示,外层腐蚀层沉积有羟基磷灰石。羟基磷灰石沉积的可能原因是成骨细胞的促进作用,从而推测其进一步降解过程可能与骨吸收过程相似。Mg12Nd第二相的降解产物中几乎不含Mg,同时结合表2的相关数据,推测镁合金降解是以镁原子原位转化的方式发生的。基于以上信息,作者课题组推测用于骨修复的镁合金在体内降解的过程如下:1) DCPD涂层破坏后,合金基体与体液接触发生腐蚀,在表面生成一层MgO或Mg(OH)2,体液首先腐蚀合金基体,第二相保留在腐蚀层中;2) Mg(OH)2在氯离子作用下分解,提升植入体周围的p H值,在成骨细胞和p H值的共同作用下类骨质逐渐在腐蚀层中积累;3) 羟基磷灰石通过生物矿化过程沉积在类骨质中,第二相也逐渐发生溶解;4) 在破骨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等的作用下羟基磷灰石逐渐被溶解吸收,新生骨组织逐渐形成,其过程类似于骨吸收和骨重建过程。最后,镁合金植入物完全被新生骨组织取代[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