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04~2015年分行业增加值、劳动力、生产率变化情况 (%)》

《表1 2004~2015年分行业增加值、劳动力、生产率变化情况 (%)》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回顾与中国实践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6年)。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随着我国技术进步、优质劳动力大量供给,传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结构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为主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模式。2004年以来(如表1),以农林牧渔业(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7.62%)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制造业(26.47%)、电力热力燃气业(14.26%)、采矿业(13.68)等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已经放缓;以金融业(88.4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0.56%)等为代表具有高技术、高人力资本要求的第三产业行业成为新型产业结构中的增长主力,这些行业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特征。以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和金融业对比分析为例:2004~2015年间,农林牧渔业劳动生产率增速高达37.02%,位列全行业第二,但这结果并不是由于产值大幅增长导致,而是因为劳动力流失(-3.82%)造成;建筑业对于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最强,劳动力年均增长率为21.13%,但劳动生产率增速较低只有5.57%;相比较而言,金融业劳动力增长率虽然较低(6.40%),但由于产出的增速远高于投入的增速,使得劳动生产率增幅为全行业最高(48.14%)。可见,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蓬勃发展的高附加值行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能够弥补劳动力缩减所带来的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