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结构扭转角与各支座竖向位移》

《表2 结构扭转角与各支座竖向位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层隔震结构提离摇摆耦合动力理论模型及地震响应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Δ1、Δ2分别为远偏心端支座和近偏心端支座的位移;表中黑体数字表示摇摆角峰值超出受拉临界状态转角。

以输入Springs波为例,给出其最大扭转角及界限值,如图12所示。从图12中可以看出,输入峰值加速度的变化和高宽比不同都对摇摆效应有一定影响。如在0.3g工况下,高宽比3、4.5、6的模型两端支座均处于受压状态,扭转角小于θ1。而当控制某一确定高宽比时,随着地震输入加速度峰值的增大,其摇摆效应增大显著。0.6g下一侧支座开始出现受拉现象,此时扭转角超过θ1但并未超过θ2',说明支座虽受拉却仍处于安全状态。0.9g工况下,高宽比为6的结构扭转角为4.42×10-4rad,已超出θ2'限值但仍小于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