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碎片化学习效果与影响因素有序分类回归结果》

《表2 碎片化学习效果与影响因素有序分类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碎片化学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个体特征、学习资源与教学设计》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学习者个体特征对碎片化学习效果影响差异显著。(1)碎片化学习效果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受教育程度越高,碎片化学习效果越好。如表2模型I所示,以教育程度(EDU)其它组为对照组,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认为“碎片化学习效果好”的OR值分别是1.749、2.098、2.925、2.039。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学习者更善于碎片化学习,学习效果更好。究其原因,可能是高学历者的理性程度和判断力相对更高,获取碎片化学习资源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受到周围环境以及身边其他学习者的刺激就越大,越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意愿会更积极,并且会更主动的与教育者进行沟通和互动,相应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更好。(2)自然科学专业背景的学习者碎片化学习的效果优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专业背景的学习者。以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专业背景的学习者作为对照组,自然科学专业背景学习者的OR值分别为1.107、1.156。表明后者碎片化学习效果好于前者。究其原因,可能是前者的逻辑能力较强,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教学设计,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3)企业型人群和实际型人群的碎片化学习效果不明显。以企业型和实际型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他及无业学习者的OR值分别为2.558、3.300。表明后者比前者的碎片化学习效果更好。可能是因为企业型人群学习者工作强度大,碎片化时间较少,效果也不明显;实际型人群学习者更愿意使用工具直接进行操作,相对而言无业的学习者则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