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一级和二级运动员前4步蹬离地面时技术参数一览表》

《表4 一级和二级运动员前4步蹬离地面时技术参数一览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水平男子百米运动员起跑加速三维技术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结果表明:一级运动员在蹬离起跑器、第1次离地、第2次离地、第3次离地和第4次蹬离地面时刻的重心水平速度分别为3.36±0.10、4.63±0.08、5.44±0.16、6.19±0.22和(6.79±0.15)m/s,重心垂直速度分别为0.59±0.19、0.53±0.18、0.47±0.19、0.48±0.11和(0.56±0.15)m/s;二级运动员在蹬离起跑器、第1次离地、第2次离地、第3次离地和第4次蹬离地面时的重心水平速度分别为3.28±0.12、4.43±0.21、5.36±0.31、6.1±0.27和(6.64±0.37)m/s,重心垂直速度分别为0.46±0.13、0.40±0.20、0.34±0.08、0.44±0.08和(0.43±0.15)m/s。经统计学分析表明:4次离地瞬间,一、二级运动员重心水平方向速度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但是一级运动员的重心水平速度表现出快于二级运动员的趋势;一、二级运动员重心垂直速度在第2次蹬离地面瞬间差异存在显著性,其他离地瞬间差异均不存在显著性。对一、二级全部运动员4次离地时刻重心速度之间进行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每一次离地时刻重心水平速度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第4次离地>第3次离地>第2次离地>第1次离地),13名运动员重心垂直速度4次离地瞬间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因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从蹬离起跑器到第4步蹬离地面,运动员重心水平速度不断增加,每一步加速都较明显,但加速过程每一次离地时刻重心垂直速度却相对稳定,体现了起跑加速过程主要是快速获得运动员重心水平速度的增长,而保持相对稳定的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王保成等[3]通过瓦尔德-史密斯方法,建立一种更接近运动实践的包括体能和技术因素在内的100 m跑运动员的动力学方程,设计了3个水平、3因素的正交试验,优秀组成绩10.5~9.4 s,专业组11~10.5 s,大学生组11~13 s。结果表明,要提高运动员的重心水平速度,优秀组以提高体能为主,专业组以改进完整技术为主,大学生组应以体能和完整技术2因素并重。因此,对于一、二级水平运动员来说,要想提高起跑加速阶段重心水平速度技术因素起到主导作用。本研究发现,一级运动员预备姿势时后腿膝关节角度显著性高于二级运动员(一级为139.68°±27.35°,二级为118.85°±11.26°,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后腿膝关节角度与后腿摆动过程中屈膝角速度峰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57,P<0.01),运动员后腿屈髋角速度峰值与后蹬起跑器阶段平均水平速度呈显著正相关(r=0.573,P<0.05)。因此,预备姿势较大的后腿膝关节角度对提高后蹬起跑器阶段的水平速度是有利的。除了调整身体姿势等局部技术外,要提高起跑加速段的成绩,训练中要重点解决跑的动作协调性,改进蹬和摆的配合,加强大腿摆动力量练习与多级性练习,提高大腿摆动力量与速率(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