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合水长8储层孔隙度定量恢复计算结果》

《表2 合水长8储层孔隙度定量恢复计算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及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

根据前人资料[16,17],长石溶蚀后溶孔中剩余的物质会发生三种情况。首先,当长石溶孔中的溶解残余物随流体一起全部迁移时,其孔内会保持较高的孔隙连通性,对储层物性有着显著提升;其次,溶解残余物没有随着流体完全迁移,其中剩余的Al2O3和SiO2会向高岭石转化,或残余物进一步溶蚀向伊利石转化,这些自生黏土矿物会重新胶结储层的次生孔隙,这种情况下,长石溶蚀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小;最后,当溶解残余物中只剩下SiO2时,溶孔内会有硅质骨架、硅质胶结物的形成,这种情况下,长石溶蚀对储层物性也无显著影响。而根据孔隙恢复定量计算结果,经胶结作用后,储层平均孔隙度为6.81%,但长石溶蚀又使储层平均孔隙度上升为11.02%,溶蚀作用后增孔率为38.1%(见表2)。因此,长石溶蚀作用在总体上对长8储层物性有着显著改善,是影响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