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岩石薄片图像分析结果》

《表2 岩石薄片图像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湖相细粒沉积岩纹层结构差异对可压裂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纹层结构的表征利用Matlab图像分析技术对细粒沉积岩的薄片图像进行识别,表征出纹层数量、厚度、厚度差异以及连续性等。技术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图像预处理,即对细粒沉积岩尤其是页岩中的顺层裂缝或不规则裂缝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涂抹处理,消除非纹层因素。(2)加载图像[图2(a)],将图像归一化到规定的尺寸(如设置图像尺寸为1 944像素×2 592像素),以便得到统一的特征参数值。(3)对图像进行均值滤波、膨胀运算和二值化处理[图2(b)]。均值滤波可以将周围临近像素点均值为目标像素点,以便去掉瑕疵;膨胀运算将有效像素进行扩充,消除图像中一些较大的“瑕疵”;二值化将图像中所有像素点的灰度值按0或255设置,只显示黑白图像。(4)判定图像是否有纹层。统计图像每一行的亮色像素点,根据波峰(亮像素点的高值)来设定第一阈值,从而判定图像是否有纹层。(5)确定亮色纹层的数量。设定第二阈值,根据相邻两个波峰找到波谷位置,若有效波峰(大于第一阈值的波峰)与相邻波谷的高程差大于第二阈值,认为存在波谷,从而获取波峰和波谷的位置,确定亮、暗纹层的数量(有效波峰数即为亮纹层数,有效波谷数即为暗纹层数)[图2(c)]。在设定亮纹层和暗纹层带的带宽时,亮纹层和暗纹层存在亮—暗过渡带,实验以波峰与波谷高程差的2/5处定为亮—暗纹层界线[图2(d)]。(6)确定亮—暗纹层的连续度。在亮—暗纹层各自的区域中,以图像中每一行像素点为单元(图3),统计相应的断点数(即每一行像素点中一个或者相邻多个同色像素点的计数),并求出平均断点数的倒数,倒数的大小可以表征纹层的连续度。(7)将纹层数、厚度、连续度以及亮—暗纹层的厚度方差等参数的统计和计算结果写入表格中(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