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马铃薯转淀粉相关基因研究》

《表2 马铃薯转淀粉相关基因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马铃薯淀粉合成与降解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有效改良马铃薯淀粉品质,可以深入研究马铃薯淀粉合成酶基因功能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改进淀粉特性(表2)。在增加淀粉含量方面,转glgC16(大肠杆菌AGPase基因)表达提高了马铃薯AGPase酶活性,增加了块茎淀粉含量[32]。过表达ATP/ADP转运子提高马铃薯块茎淀粉,而RNA干扰ATP/ADP转运子则降低淀粉含量[33]。超量表达s AGP(AGPase小亚基基因)提高了马铃薯AGPase酶活性,增加块茎淀粉,降低的还原糖含量,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的加工品质[34]。转AGPase基因改变了马铃薯淀粉在不同溶剂和不同盐溶液中的特性黏度[35]。与对照相比,转AGPase马铃薯株系的AGPase活力、叶片光合速率和块茎淀粉含量显著提高,说明AGPase可反馈调控上游光合速率[4]。降低GWD的表达可以推迟冷藏转基因马铃薯块茎的还原糖积累[36]。通过RNA干扰马铃薯Amy23和BAM1表达可以降低还原糖含量[37]。将反义GBSSI和双拷贝glgC融合基因导入野生型马铃薯可以显著增加淀粉含量[38]。反义AGPase基因抑制AGPase酶活性,马铃薯块茎中只有糖而无淀粉[39]。把AGPase反义基因转入马铃薯中,降低了AGPase酶活性和淀粉产量[40]。反义RNA技术干涉马铃薯BMY1表达降低转基因株系叶片淀粉含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