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图3点扫描元素分布Tab.1 Figure 3 point scan element distribution》

《表1 图3点扫描元素分布Tab.1 Figure 3 point scan element distribution》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添加SnAl元素与中温烧结对Cr/Zr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at%

图3a、b为CrSnAl膜600℃烧结前、后的SEM截面形貌,图3c为Cr膜未作烧结处理的SEM截面形貌。由于SnAl元素添加较少,线扫描不能明显地反映膜层界面元素扩散情况,因此选取膜层界面处的三个点来确定各元素在界面的分布情况。对比图3a、b、c可以看出,图3c中纯Cr涂层有较多孔隙,而添加SnAl元素后,膜层孔隙减少,更加致密。结合EDS数据分析(表1)发现,添加SnAl元素及烧结膜层后,膜层原子存在扩散现象,原子扩散填补了晶粒间隙,因此孔隙减少,膜层更致密。由图3a可以明显看到,CrSnAl膜基界面处出现宽约0.5μm的衬度色差区域,烧结后(图3b),膜基界面衬度色差淡化,膜层界面过渡区域更平直。此外,烧结前的CrSnAl膜基界面处Cr、Sn、Al元素含量分布相对烧结后集中。从EDS结果分析还可以看出,烧结前CrSnAl膜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扩散,但扩散不充分,原因是180℃的腔室衬底温度使部分Sn/Al元素获得能量被激活,摆脱原有晶格的束缚而扩散,但扩散程度较小。600℃烧结使Sn原子及部分Al原子呈现液相,在膜层进行激烈扩散,表现出膜基界面处烧结后衬度色差的变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