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胡萝卜样品咀嚼15次后消化过程中的消化液D32》

《表1 不同胡萝卜样品咀嚼15次后消化过程中的消化液D32》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再造型胡萝卜复合脆片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行肩标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同列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2同。

由表1可知,在不同的消化阶段,4种胡萝卜产品的消化液平均粒径都分布在7~90μm之间。因粒径分析时所取样品为消化液上部溶液,因此上述粒径范围不包括消化液底部的大颗粒沉淀。在同一消化阶段中,鲜样和AD-DIC脆片的消化液平均粒径较小,而再造型胡萝卜脆片的消化液平均粒径较大,可能是因为再造型胡萝卜脆片在咀嚼后大部分颗粒溶解在消化液中,黏性增大,增强了絮凝作用[27-28],从而提高了消化液的平均粒径。在不同的消化过程中,鲜样的消化液平均粒径在胃消化阶段明显变小(P<0.05),而在小肠消化阶段变大;AD-DIC脆片消化液的平均粒径呈现出与新鲜胡萝卜样品一样的变化趋势,即消化液粒径经胃消化变小后又在小肠消化阶段显著增加,表明样品中的颗粒在胃消化阶段被消化分解后,其中的悬浮物质在小肠阶段由于絮凝作用又逐渐聚集到一起。与鲜样和胡萝卜脆片不同的是,再造型胡萝卜脆片消化液的平均粒径在胃和小肠阶段都显著增加。再造型胡萝卜脆片在加工过程中经历了蒸煮和打浆破碎等环节,其细胞结构完全破坏,导致淀粉糊化和细胞壁中的果胶等物质大量溶出,进入胃消化阶段,在机械力的作用下淀粉和果胶等大分子可能逐渐聚集形成凝胶[29],这可能是再造型脆片消化液在胃消化阶段粒径增大的原因。此外,由于在胃和小肠消化过程中加入的消化液中含有大量蛋白酶、脂肪酶等物质,它们可能与消化液中的悬浮颗粒发生絮凝作用[30],进一步增大消化液的平均粒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