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主成分的特征向量Tab.3 Eigenvector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表3 主成分的特征向量Tab.3 Eigenvector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主成分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管道内腐蚀预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3为4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的绝对值越大,则该因素对腐蚀的作用效果越具代表性。从表3可知,H2S和CO2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值,Cl-和酸碱值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值,流速和压力在第三主成分上有较高值,介质温度在第四主成分上有较高值。因此,将H2S、CO2、Cl-含量、酸碱值、压力、介质温度、流速这7个因素作为管道内腐蚀因素的代表因素。其中H2S在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表现为很强的腐蚀性,通常形成管壁点蚀,其腐蚀物(Fe S)会与内壁暴露的金属基体形成电位差,加速裸露金属处的腐蚀;同时H2S析出的氢原子极易进入金属,造成氢应力开裂(SSC)和氢致开裂(HIC)。CO2溶于游离水,产生碳酸,对管道产生点蚀、均匀腐蚀等;同时其腐蚀物(Fe CO3、Ca CO3)在管道内壁厚度不一,极易形成腐蚀电偶,造成局部腐蚀。由于其半径小、易穿透保护膜和腐蚀物,Cl-与金属基体形成Fe Cl2,Fe Cl2水解后造成氢原子浓度剧增,从而诱发点蚀和应力腐蚀。p H值降低,将会溶解内壁表面的氧化膜,造成金属基体与酸性介质的直接接触。输送压力使内壁在与腐蚀面垂直的方向上受应力,该应力和化学腐蚀协同作用,加速腐蚀率。温度的升高会急剧加速腐蚀过程的化学反应。流速增大,加快Fe2+和电荷的转移速度,进而加快了腐蚀;但是当流速到达一定值后,会加快腐蚀产物的生成,形成更有保护性的产物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