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处理温度下木薯淀粉样品的相对结晶度》

《表2 不同处理温度下木薯淀粉样品的相对结晶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木薯淀粉的可控去结晶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温度处理对木薯淀粉的影响的X射线衍射如图2。与原木薯淀粉相比,去结晶化处理的木薯淀粉,其衍射吸收峰强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与碱处理淀粉相似的变化规律。当温度为110、120及130℃时,17.16°处的衍射吸收峰消失,其余三个衍射峰的2θ角与原木薯淀粉相比下降,其中,温度为110℃时,为14.92、17.63和22.97°;温度为120℃时,为14.68、17.63和22.76°;温度为130℃时,为14.88、17.59、22.90°。淀粉的晶体结构被破坏,其晶型发生改变。温度为140、150℃时,15.08和23.04°处的衍射吸收峰消失,淀粉的晶体结构破坏严重,其原有晶型丧失。根据衍射图谱计算反应体系中温度对木薯淀粉结晶度影响的结果见表2。可见,随着温度的增高,木薯淀粉的衍射吸收峰的衍射强度不断减弱,总结晶度不断降低。上述结果表明,温度也可极显著影响木薯淀粉的可控去结晶化(p<0.01),与碱浓度的影响相类似,处理温度对木薯淀粉相对结晶度的影响也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r=-0.84),且影响其晶型的变化程度。温度对木薯淀粉的作用机制可以参照陈福泉等[17]的解释,即淀粉在醇水相中,低含量的水分(<30%)以及醇、水间形成氢键,造成水分活度低,进而抑制了水分子在淀粉内部对淀粉分子链之间氢键的破坏,而将温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水分子运动加快,醇水之间的氢键断裂,水分活度增强,水分子在淀粉颗粒中破坏淀粉分子链之间的缔合状态,淀粉颗粒内部的结晶区和无定形区链分子之间的氢键断裂,使得淀粉颗粒内部结晶结构被破坏。温度越高,水分活度越强,对淀粉颗粒的破坏也越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