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LAMP法与PCR法比较》

《表2 LAMP法与PCR法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羊肉鉴伪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分析比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Notomi等[20]发明的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已在医学、检验检疫、食品安全等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21-24]。LAMP技术的特征是针对目标DNA链上的6个区段设计2对不同的引物,然后再利用链置换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扩增反应。该反应需要将基因模板、引物、链置换型DNA合成酶、基质等共同置于一定温度下(60~65℃),经一个步骤完成,只需在15~60 min即可完成109~1010倍扩增。李向丽等[25]与杨丽霞等[26]研究结果表明:LAMP法能有效地对肉制品中的猪、鸭和羊源性成分进行检测,最低检出限为1 pg,特异性良好,同时对肉制品中目标物检测的检出限可达到0.01%,可作为羊肉制品掺假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LAMP法克服了传统PCR反应需要反复升降温的缺点,能在同一恒温条件下连续快速扩增,扩增效率极高;对设备要求低,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个水浴锅即可完成;结果判定也非常简单方便,只需根据扩增反应产物的有无(是否浑浊或颜色变化)即可判断靶基因序列是否存在[27]。但是,LAMP法检测所需引物多且设计过程复杂、要求高;由于LAMP扩增是链置换合成,靶序列长度最好控制在300 bp内,大于500 bp较难扩增,因此不能进行长链DNA扩增;灵敏度高易形成假阳性结果等。目前已有文献公开了采用LAMP法检测动物源性核酸成分,如专利文献CN 201610332595.X公开了羊源性成分的LAMP检测方法的引物、检测方法和试剂盒,可应用于动物组织及其加工品中羊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28]。LAMP法与PCR法比较详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