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纳米压痕力学参数的m值统计分析结果》

《表4 纳米压痕力学参数的m值统计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利用纳米压痕实验研究层理性页岩岩石力学性质——以渝东南酉阳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将纳米压痕实验得到的统计结果按数值大小进行顺序排列,得到每个实验结果不高于X的概率,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m值(见表4)。各力学参数的Weibull回归曲线结果显示(见图8—图10),3个力学参数的m值均较小,说明纳米压痕测试中实验数值离散性较高,其中硬度的m值最小、离散性最高。造成数据离散的本质原因是:(1)岩石表面和内部矿物颗粒尺寸、形状及排列的差异,以及压痕位置不同造成纳米压痕实验结果存在差异;(2)在压痕形成裂缝扩展延伸时,尺寸较大或者强度较高的颗粒改变了局部应力场分布,导致压痕裂缝发生偏转和阻碍,造成实验数据出现跳跃;(3)硬度计算中仅依赖于压痕投影面积,而具有不同强度性质的颗粒会造成压痕在局部区域出现“基底”效应,影响压痕投影面积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硬度计算精度。同时还发现,垂直层理测试条件下的m值均小于平行层理,说明垂直层理试样较平行层理试样具有更高的非均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