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坪西地区副变质岩孔渗特征数据表》

《表2 坪西地区副变质岩孔渗特征数据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柴达木盆地坪西地区副变质岩储集层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岩心样品采用核磁共振法孔渗测试分析表明,板岩的物性相对最好,孔隙度为5.0%~6.3%,平均为5.5%;计算渗透率为(0.2~1.4)×10-3μm2,平均为0.8×10-3μm2。结晶灰岩次之,孔隙度为2.6%~7.2%,平均为4.4%;计算渗透率为(0.01~1.06)×10-3μm2,平均为0.3×10-3μm2。钙质片岩孔隙度较差,如Dp172井奥陶系钙质片岩的孔隙度为1.4%~6.2%,平均为3.5%;计算渗透率为(0.01~0.10)×10-3μm2,平均为0.06×10-3μm2(见表2)。按照石油行业火山岩储集层划分标准[21],坪西地区副变质岩属于Ⅳ类储集层,储集层类型为特低孔特低渗型。裂缝是坪西地区副变质岩重要的储集空间,但实测岩心样品只能反映储集层局部物性,很难反映裂缝对储集层整体物性的影响,因此副变质岩储集层的整体物性会由于裂缝的存在而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