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基于异肽键连接的分子粘合剂的应用》

《表1 基于异肽键连接的分子粘合剂的应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异肽键连接的分子粘合剂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超强分子粘合剂由于其特异性、稳定性且反应快速的优势,为蛋白质环化开辟了新思路。近年来,利用异肽键介导的分子粘合剂对蛋白质进行分子修饰,取得了较大进展(表1)。2015年,Schoene等[9]将SnoopTag/SnoopCatcher和isopeptag/pilin-C系统应用于β-内酰胺酶的分子环化,发现野生酶在55℃条件下发生聚沉、可溶性蛋白显著减少,导致活性快速丧失,而环化蛋白活性则几乎不受影响。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分析线性和环化蛋白的溶解温度,与线性蛋白相比,环化蛋白的Tm值显著上升。野生植酸酶在55℃以上的环境中加热10 min可溶性蛋白活性开始降低,而SpyTag/SpyCatcher环化的植酸酶在90℃才开始略微下降,且活性影响较小。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型植酸酶相比,环化后的植酸酶二级结构稳定性显著增加。Wang等[30]将SpyTag/SpyCatcher用于介导地衣聚糖酶的环化,经热处理后,环化蛋白的活性显著高于线性蛋白。此外,有研究发现SpyTag/SpyCatcher环化增强了萤火虫荧光素酶的热稳定性,同时其生物活性不受影响[32]。以上各研究团队的结果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即环化后蛋白的热稳定性、抗逆能力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