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煤样中碳元素键合比例的分析》

《表3 煤样中碳元素键合比例的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胜利褐煤低温氧化过程中微结构的转化特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5(a)为SL及不同温度低温氧化后煤样的C 1s XPS谱图。图5(a)中所有测试数据均以C 1s(284.6 eV)为标准进行了校正。为了得到SL和不同温度低温氧化煤样表面较详细的信息,对煤样的C 1s XPS谱进行分峰拟合。据文献[29-31]可知,煤样表面的C 1s存在五种形态,即芳香单元及其取代烷烃C-C/C-H(284.6 eV),官能团上的空位缺陷C*-C*(sp2峰,285.3 eV),羟基、醚基的C-O-(286.4 eV),羰基的C=O(287.6 eV)和羧基的COO-(289.1 eV)。图5(b)为SL的C 1s拟合图(以其中的一个样品作为代表),表3为C 1s的分峰拟合参数计算结果。由表3可知,碳在原煤和低温氧化后的煤样中均以C-C/C-H为主要存在形式,各个煤样表面“C-C/C-H”的含量变化较小,说明低温氧化处理没有改变煤样表面的芳香结构,而官能团上的空位缺陷C*-C*的相对含量发生了改变,随着低温氧化温度的升高,C*-C*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小,当氧化温度高于220℃时,C*-C*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特别在220-230℃,C*-C*的相对含量由5.13%(220℃)变为3.88%(230℃),与煤样质量变化率在此温区内发生突变相对应。煤样的碳氧结构中C-O-占有较大比例,说明C-O-为煤中最稳定的碳氧结构形式[32]。与原煤相比,不同温度氧化过程中煤样表面C-O-和C=O的相对含量变化较大,当氧化温度低于220℃时,氧化后煤样表面C-O-和C=O的含量均增加,可能原因是煤样表面部分脂肪C-H被氧化生成C-O-和C=O基团。当氧化温度高于220℃且低于300℃时,氧化后的样品表面C-O-和C=O的含量均减小,推测可能是由于氧化温度较高,碳氧结构迅速氧化生成CO2,使其从煤样的主体结构中分离出来,从而导致C-C/C-H结构所占的比例相对增加。当氧化温度达到300℃时,碳氧结构降低到一定程度时,C-C/C-H结构与氧结合生成新的碳氧结构,造成碳氧结构所占比例增大。氧化温度在220-300℃时,随低温氧化温度的升高,煤样表面的COO-含量逐渐下降,原因可能是在氧化过程中煤样表面的部分-COOH分解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