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大纵湖底栖动物相对密度、相对生物量、出现频率及IRI Tab.2 Average relative density, biomass, occurrence frequency and IRI

《表2 大纵湖底栖动物相对密度、相对生物量、出现频率及IRI Tab.2 Average relative density, biomass, occurrence frequency and IRI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纵湖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采样调查期间,大纵湖共鉴定出底栖动物10种(属)(表2) 。其中,摇蚊科幼虫4种,分别为中国长足摇蚊、羽摇蚊、红裸须摇蚊和侧叶雕翅摇蚊;寡毛类3种,分别为苏氏尾鳃蚓、霍甫水丝蚓和正颤蚓;软体动物2种,分别为环棱螺和圆顶珠蚌;蛭类1种,为扁舌蛭,均为长江中下游湖泊常见种类。大纵湖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相对密度、相对生物量及物种出现的相对频率见表2和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