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体长 (胴长) 渔业生物的营养级Tab.3 Different body length (mantle length) of fishery biological trophic leve

《表3 不同体长 (胴长) 渔业生物的营养级Tab.3 Different body length (mantle length) of fishery biological trophic leve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南海中西部渔场主要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研究以浮游动物为基线生物来计算该海域渔业生物的营养级,并绘制其连续营养谱,详情见图3。对不同体长(胴长)的鸢乌贼、菱鳍乌贼、红鳍圆鲹、细鳞圆鲹和黄鳍金枪鱼的营养级进行比较分析,详情见表3。浮游动物氮稳定同位素比值为6.60‰,即以浮游动物的氮稳定同位素比值为δ15Nbaseline,通过各种渔业生物的δ15N值及营养位置的计算公式得出。南海中西部海域鱼类的平均营养级为2.91,其中脂眼凹肩鲹最低,为2.41,大鳞魣最高,为3.53,跨度达两个营养级;头足类的平均营养级为3.19,其中菱鳍乌贼最低,为3.01,船蛸最高,为3.84,都处在3~4的营养级之间。渔业生物中营养级低于3的有27种,占比为52.94%;营养级高于3的有24种,占比为47.06%。即营养级处在2~3之间的种类数比处在3~4之间的稍占优势,其中鱼类营养级位置重叠现象严重,但没有营养级超过4的,最高为船蛸的3.84,所有渔业生物的营养级均处在2~4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