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不同方法中Ti/HZSM-5的结焦量》

《表4 不同方法中Ti/HZSM-5的结焦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低温等离子放电与催化剂结合方式对生物油提质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对生物油化学组成的分析,进一步分析Ti/HZSM-5在不同方法下的催化稳定性,在不同方法中使用相同时间后的Ti/HZSM-5的TG和DTG曲线如图6所示。由图6可见,催化剂的失重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包括200℃以前的第1阶段,该阶段的失重主要由水及低沸点物质挥发引起;200~600℃的第2阶段,失重主要由焦炭的氧化分解造成;600℃以后的第3阶段,失重量较小,主要由少量重质物质缓慢分解引起。Ti/HZSM-5(PSC)的总失重量较低,并且位于第2阶段DTG曲线的主失重区呈现单峰结构,高温侧的肩峰无法区分。在分子筛催化裂解生物油的过程中,既可能形成结构较疏松的无定型含氧焦炭,又可能形成致密结构的石墨型焦炭,无定型含氧焦炭易去除,而石墨型焦炭则相反[25]。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催化剂结焦的差异性,采用Guassian法对DTG曲线的主失重区间进行拟合计算,对Ti/HZSM-5(PSC)的DTG曲线仅能采用单峰拟合,而对Ti/HZSM-5(PEC)的DTG曲线则进行双峰拟合,具体的拟合参数列于表4中。由表4可见,当采用PSC时,Ti/HZSM-5的总结焦量较低,且Ⅰ类和Ⅱ类焦炭的结构区分度明显降低,这与等离子体、Ti离子及催化剂之间较强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16,26];而当采用PEC方法后,Ti/HZSM-5的结焦量又有所升高,因为高能放电区的前置分离,反应产物在催化剂层的缩聚现象有所加剧,Ti/HZSM-5的催化转化性能也受到限制,Ⅰ类无定型焦炭量升高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