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5种金属材料在自来水中的自腐蚀电位和电流密度》

《表2 5种金属材料在自来水中的自腐蚀电位和电流密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车辆装备冷却系统中典型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5种金属材料的腐蚀行为与温度的变化规律较为相似,即随着温度的上升,金属腐蚀电流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自腐蚀电位随之负移,金属腐蚀倾向性增强。由图3(a)可知,随着冷却水温度上升,铸铁和铸铝相比黄铜、紫铜更容易被腐蚀。由图3(b)可以看出,在50~80℃之间,不同金属材料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均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在该温度区间内金属的耐腐蚀性越来越差。纵向对比5种金属材料发现,铸铁的耐腐蚀性最差,其自腐蚀电流密度随温度上升趋势明显。而铸铝的耐腐蚀性较好,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与其表面形成的相对致密的氧化膜有关。常温(20℃)条件下各金属的腐蚀情况见表2,自腐蚀电位较高的金属是黄铜和紫铜,焊锡与铸铝居中,铸铁最低。紫铜和铸铁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大,铸铝自腐蚀密度最小,说明常温下铸铝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而紫铜与铸铁则较易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