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黄顶菊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阶段解释总方差》

《表6 黄顶菊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阶段解释总方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入侵植物黄顶菊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阶段DNA表观遗传多样性变化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对黄顶菊各器官及同一器官叶片不同发育阶段的总方差分析(表6),可知其半甲基化、全甲基化、整体甲基化和未甲基化公因子方差分别为0.892、0.894、0.702、0.981和0.669、0.909、0.739、0.961,数值接近则说明变量中大部分信息可用于结果分析,真实性较高。不同器官的主成分分析有且只有一个特征值3.469(>1),可知半甲基化模式在甲基化水平中起主导作用。从图4可知,黄顶菊不同器官根、茎、叶各组织10个个体分别聚集在一起,形成了3个较为集中的区域,每个区域中个体间距离较近,说明其亲缘关系和甲基化变异类型都相近。根、茎和叶各个区域之间分布存在一定距离,可知不同器官间的甲基化模式有差异。黄顶菊相同器官个体间相互比较,可知叶片个体分布较根、茎的分布更为密集,意味着黄顶菊根、茎的个体间差异大于叶片个体间差异。黄顶菊叶片不同的发育阶段主成分分析只有一个特征值3.279(>1),嫩叶和老叶聚集区域显著,但两者分布距离较远,且各自聚集程度并不紧密,说明存在明显的个体间差异,这种个体间差异不可忽视。因此在进行DNA甲基化相关研究时,为得出缜密且可靠的实验结果,必须制定科学的采样方案,将植物不同器官以及相同器官不同发育阶段之间的甲基化特异性考虑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