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结果 (全省层次的估计)》

《表3 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结果 (全省层次的估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基于湖南省2008-2016年的数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为标准误差,*、**和***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0%、5%和1%通过检验.

模型1是不考虑城镇化率(LNUR)与农业生产率(LNTFP)的非线性关系的情况下,探究城镇化(LNUR)与流通业生产率(LNTFP)之间关系的固定效应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城镇化率(LNUR)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说明城镇化率(LNUR)对农业生产率(LNTFP)存在抑制作用。模型2是考察城镇化(LNUR)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是否存在“U型”关系的固定效应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城镇化率(LNUR)和其平方项分别在1%、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说明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在控制变量中,尽管机械化(Ln MA)和政府规制(LNGOV)没有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但其系数为正,说明技术效率和政府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亦存在着影响。自然灾害(LNDR)通过了1%的检验,说明自然灾害对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农业种植结构(Ln AS)和生产规模(LNSC)分别通过了5%和10%的检验。 (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