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民族文学研究》刊发相关主题论文篇数统计》

《表1《民族文学研究》刊发相关主题论文篇数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时代民族文艺理论建设的五重进路》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统计截止于2018年第3期。

笔者曾将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的特征总结为三条:其一,民族语言(思维)对民族文学形式的塑造。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民族语言和文字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文学的民族风格;民族语言对作者和读者的思维也有塑造作用。其二,文学与宗教关系无从回避———常见于各种少数民族文艺理论的总结中。其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建设同步发展。这一条并不是局限为具体的某一种非遗项目同时也是少数民族文学形式,比如少数民族三大史诗的“整理、保护和研究”,也应该包括这样一种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后来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观念的提出,都代表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国际政治、社会和学术界对前现代的反思,这一席卷全球的思潮与国内后来提出的“多民族文学”观念即便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也是共享社会文化语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