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已构建遗传转化系统的嗜热真菌》

《表6 已构建遗传转化系统的嗜热真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一种有效的嗜热真菌杜邦嗜热菌靶向基因替代系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目前丝状真菌的研究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大量真菌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使真菌基因功能研究(许杨和涂追2007)、新的天然产物的发现成为研究真菌资源的重点和热点。作为一类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特殊真菌类群代表,嗜热真菌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次级代谢产物的挖掘和生物合成研究仍然受遗传操作、培养条件、检测手段的限制,使目标化合物的发掘、生物合成途径的深入研究、对重要活性化合物进行理性设计和定向合成变得较为困难(潘园园等2015)。基因敲除技术作为研究基因功能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丝状真菌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及障碍,比如丝状真菌中较低的同源重组率(Kück&Hoff 2010)、需要较长的同源序列(Yu et al.2004)、转化子的筛选过程耗时费力等。对于嗜热真菌,有关其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发展较为缓慢且不够成熟,目前已有文献报道成功构建嗜热真菌遗传转化系统的仅见于灰腐质霉高温变种Humicola grisea var.thermoidea、踝节属真菌Talaromyces sp.CL240、嗜热毁丝菌Myceliophthora thermophila和疏绵状丝孢嗜热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表6)。应用原生质体转化方法构建嗜热真菌基因敲除体系也只在嗜热毁丝菌和疏绵状丝孢嗜热菌中有报道(Liu et al.2017)。前期Niu et al.(2014)在杜邦嗜热菌中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但是利用该体系对杜邦嗜热菌进行靶向基因敲除的效率不足1%,为提高杜邦嗜热菌的基因打靶效率,本研究通过建立和优化原生质体转化体系,在嗜热杜邦菌中成功建立了更为方便高效的基因敲除体系,使同源重组率达到20%,为杜邦嗜热菌生物合成基因功能研究、代谢通路的阐述、改造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从而累积目的产物、开发工程菌株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