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各货币政策规则的GMM回归结果 (引入房产价格和制造业指数因素2005M1-2016M12)》

《表3 各货币政策规则的GMM回归结果 (引入房产价格和制造业指数因素2005M1-2016M12)》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房产价格、制造业指数与货币政策规则——基于2005-2016年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比表1和表3。第一,ρ值在1%的统计水平上通过检验,且数值均较大,表明我国央行的确非常重视政策工具的平滑性。第二,无论是否引入房产价格和制造业指数因素,规则1和2的产出缺口系数γ符号与预期都一致,要求潜在产出处于平稳状态,提高现有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表明我国货币政策规则十分注重对产出波动的调控。第三,我国的利率政策在“反通胀”目标上仅仅只是“适应性”的,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使得通胀存在自我实现的可能,反而增加经济波动;但是引入房产价格和制造业指数因素的规则1相比未引入这两个因素的规则1,在对通胀的反应程度上更加积极和强烈[0.2039***(0.000)﹥0.1655***(0.001)]。这说明房产价格因素包含着对通胀预期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考虑到房产价格和制造业指数因素的货币政策规则能够对通胀做出更加充分有效的反应。第四,3个规则中规则2的汇率缺口系数δ符号均符合预期,这表明基础货币规则代表着货币政策对汇率缺口的反应。第五,表1中规则1、2、3的R2值均大于表3中规则1、2、3的R2值,表明引入房产价格和制造业指数因素的货币政策规则比未引入这两个因素的货币政策规则与实际情况拟合程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