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农地流转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定居意愿的总效应(分样本)》

《表1 农地流转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定居意愿的总效应(分样本)》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农地流转、住房选择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限于篇幅,Biprobit、IV probit回归仅报告第二阶段估计结果;括号内为标准误;***、**、*分别代表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城市可观测特征控制变量中,城市平均工资水平越高,吸引农民工定居该城市的作用越大,而房价水平每提高1%,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几率比降低约0.2%,表明目前我国房价已经进入到抑制农民工城市定居的阶段。同样,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回归系数小于1(4),表明现阶段农民工迁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更多是出于增收考虑而非城市定居。此外,城市产业结构系数显著大于1,表明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更强,而固定资产投资系数显著小于1,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原因在于现阶段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盲目集中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GDP,虽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也导致城市房价进一步上涨,反而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城市公共服务变量中,城市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将显著提升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而城市基础医疗系数大于1却并不显著,原因在于新农保的普及以及异地报销政策的实施,农民工可以依靠新农保解决其城市医疗需求,对流入城市公共医疗需求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