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与低海拔物种或群体相比, 两栖爬行动物高海拔类群的血液学参数变化统计表a)》

《表1 与低海拔物种或群体相比, 两栖爬行动物高海拔类群的血液学参数变化统计表a)》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两栖爬行动物的高海拔适应性演化:现状与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a) ↑表示高海拔物种或种群显著高于;↓表示显著低于;–表示无显著差异;/表示无研究数据;*表示有差异,但与海拔无明显相关性,属于种间差异;#包括疣蟾蜍、秘鲁池蟾、理纹池蟾、霍尔池蟾(Telmatobius halli)、阿里科池蟾(Telmatobius pefauri)、理纹肿肋蟾 (Pleurodema marm

两栖爬行动物增加氧气运输主要表现在氧气从外界环境到组织线粒体运输的各个环节,包括肺和皮肤氧气向血液的扩散、血液氧运输、氧从血液到组织的扩散等(图2)[42,43].与低海拔物种或种群相比,高海拔物种肺部和皮肤(两栖动物中可辅助呼吸)毛细血管较为密集[21,44],肺重/体重比更大且具有更多蜂窝状气室结构[44],从而显著提升了高海拔两栖爬行动物氧气扩散到血液的效率.高海拔青海沙蜥的心脏/体重比显著高于低海拔种群,有效提升了心脏血液的输出量[22].在血液学特征方面,高海拔的两栖爬行动物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红细胞数目(erythrocyte count,Erc)等均高于低海拔物种或种群[14,21~23,39,45~50],而红细胞大小(erythrocyte size,Ers)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小的红细胞体积可加快血流速度)[14,21,46,51],另外,分布于高海拔的物种或种群相比低海拔类群,血氧亲和力(blood oxygen affinity)也有明显升高[21,24,25,52,53](图2,表1),血液学特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海拔两栖爬行动物氧气的运输能力.在氧从血液到组织运输方面,高海拔两栖爬行动物骨骼肌和心肌中较高的毛细血管密度增强了氧的传递效率[22,44],而肌红蛋白(myoglobin,Mb)浓度的升高也显著提升了氧在组织细胞内的传递能力[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