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肥料利用率影响》

《表3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肥料利用率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棚番茄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肥料贡献率(%)=(施肥区产量-无肥区产量)/施肥区产量×100;肥料农学利用率(kg/kg)=(施肥区产量-无肥区产量)/(施N量+施P2O5量+施K2O量);肥料偏生产力(kg/kg)=施肥区产量/(施N量+施P2O5量+施K2O量)。

肥料贡献率是反映年投入肥料的生产能力的指标[16],肥料农学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从不同侧面反映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张福锁等[17]研究认为,实现肥料高效利用主要有两个实现途径,一是在一定投入量同时,尽量获取高产;二是在保证一定高产同时,尽量减少投入。由表3可知,处理5较处理2~4有效节肥22~64 kg/hm2,增产4 950~11 385 kg/hm2,使得其肥料贡献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为提升,这与樊兆博等[18]研究结果一致。可见,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有效节肥增产,提高肥料利用率。其主要原因:一是契合作物需肥规律,实现了集中施肥与平衡施肥相结合,减少了肥料的挥发和流失;二是肥料和水的结合,扩大了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空间,增加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三是通过灌溉管道,养分缓慢渗入土壤,延长作物吸收养分的时间,减少养分向深层土壤渗透[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