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莱州湾大站组上、下段物理力学性质平均状况对比》

《表2 莱州湾大站组上、下段物理力学性质平均状况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莱州湾地区滨海黄土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其次在物理力学性质上,上、下两段存在明显差异。为便于对比分析,本文选择昌邑城区-固堤间7个典型工程地质孔大站组上、下段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大站组黄土上段的干密度值ρd较下段低,孔隙比e0、压缩系数α则较下段高,说明大站组黄土上段的孔隙更发育,压缩性更高。黄土的原位测试指标也具有明显差异,上段土标贯击数7~11击(平均值8.8击),下段土击数达到11~25击(平均值20.3击)。在静力触探指标方面,下段土的锥尖阻力值、侧壁阻力值是上段土的3~4倍(表2)。由此可看出,大站组黄土上、下段在岩性、物理力学性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下段土土质更密实,而上段则较疏松,反映出两层土在成土时间上较大差距。根据前面的分析,两层土分别形成于MIS3b和MIS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