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1958~2014年典型代表国家经济增长核算 (单位:%)》

《表5 1958~2014年典型代表国家经济增长核算 (单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增长跨越》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日本增长跨越的经验分析。与中国相比,日本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的时间相对较早。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时间不一,但两国在此期间均面临潜在经济增长率增速放缓、人口结构变化、资本存量增速下滑等现实问题。表5的增长核算结果表明,在1958~2014年期间,日本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在时序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以年均4.29%的速度增长。从时序上看,中等收入阶段的日本潜在增长率增速较快,但进入高收入阶段后开始出现了明显放缓的态势。具体来看,在中等收入阶段期间,日本的潜在增长率增速出现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从1958年的6.48%上升至1964年的10.58%,然后缓慢回落到1974年的6.68%,人均GNI达到4410美元。在1975~1984年期间,潜在经济增长率先稳后降,降至4.16%,但人均GNI在1984年已经达到10450美元,在高收入阶段持续稳定增长。在1985年之后,潜在经济增长率进一步下降,2014年潜在经济增长率仅为0.33%,但人均GNI已经达到4万美元左右,处于现代化中级阶段。事实上,潜在增长率差异性的变化,与各因素增长率在时序上的变化是分不开的。具体来看:在资本存量增长率方面,进入下中等收入阶段以来,日本的资本存量增长率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1976年资本存量增长率达到峰值(19.46%),而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在此过程中,资本贡献率日益提升,有力地保障了日本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在潜在就业方面,在1990年之前日本的潜在就业增长率以年均1.13%的增速增长,而在1990年之后日本的潜在就业增长开始下降,出现了负增长,“人口红利”消失,这点与2010年后的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是较为相似的(13)。在人力资本方面,日本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人力资本指数增长较为缓慢。1958年,就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92年,明显高于刚进入下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在1958~1974年期间,年均人力资本增长率仅为0.81%,且在时序上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在TFP方面,TFP增长率较高,对潜在增长率的贡献率较高。在1958~1974年期间,日本TFP增长率以年均3.79%速度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年均贡献率高达42.53%。但自1977年以来,潜在TFP增长率开始出现负增长,持续周期较长,直至2007年左右才开始渐趋回暖,但仍在零增长附近波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因素增速明显放缓,部分因素甚至出现负增长,使得日本的经济低速增长甚至陷入停滞,被称为“失去的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