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器件I、II、III和IV的电致发光性能数据》

《表2 器件I、II、III和IV的电致发光性能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一种热活化延迟荧光黄光材料的合成、性能及高效率电致发光器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2列出了以pPBPXZ作为发光层客体材料的四种电致发光(EL)器件的主要性能数据.如图6所示,将pPBPXZ掺杂浓度从6%提高至23%,电致发光光谱仅发生了轻微的红移,器件I、II、III、IV的发射峰分别位于552 nm、552 nm、556 nm和560 nm,该红移应是由pPBPXZ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四种器件都具有较低的开启电压(Von=3.1~3.3 V),且开启电压随pPBPXZ掺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图7).制备的四种器件均表现出了高发光效率,p PBPXZ掺杂浓度为11%时,器件EL效率最高,最大电流效率(CE)、最大功率效率(PE)和最大外量子效率(EQE)分别达到了49.9 cd/A、49.0lm/W和15.7%.而且,器件发光效率对pPBPXZ掺杂浓度不敏感,尤其是在6%~16%浓度范围内,效率受pPBPXZ掺杂浓度影响很小(图8),这对材料的实际应用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