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秸秆还田量/ (t·hm-2)》

《表2 秸秆还田量/ (t·hm-2)》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氮素水平下有机物料添加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N_2O排放特征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所有处理均采用当地传统的三耕两耱耕作方式,8月份收获后进行第1次耕作,8月底和9月份分别进行第2、3次耕作,耕深依次为20、10 cm和5cm。9月份第3次耕后耱1次,10月份冻结前再耱1次。试验采用春小麦连作,供试品种为‘定西40号’春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自2014年开始,于每年3月下旬进行播种,播量为187.5 kg·hm-2,行距20 cm,播深7 cm,7月下旬收获。小麦秸秆打碾切碎(2~3 cm)均匀撒布于秸秆还田处理小区内(详见表2)。供试生物质炭为金和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生物质炭基本性质为C含量53.28%,N含量1.04%,P含量0.26%,灰分含量35.64%;小麦秸秆平均含碳量38%,氮素含量为0.55%。各处理于每年播种前均施入P2O5105kg·hm-2(过磷酸钙,P2O5含量为14%);试验中所添加氮素为尿素(含N 46%),于每年播种前根据各处理所需用量施入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