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农地流转的乡村基波与市场谐波》

《表4 农地流转的乡村基波与市场谐波》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农地流转运行机制、绩效与逻辑研究——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场域观点来看,“三资”平台体系是隶属于元场域的子场域,其内部可以容纳基波与谐波。政府构建“三资”服务平台的意图,是欲借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将分散的、独立的传统农地流转市场,整合为统一的非人格化交易(Impersonal Exchange)平台,并由其取代村委会担任第三方实施。然而,农地的异质性过强,其承载的复杂信息很难直接通过互联网来传输。各村的农地信息本身具有封闭性,外人很难掌握清楚,“三资”平台只能委托村委会来采集信息。作为代理人的村委会,遵循乡村场域的原有秩序,采集出农地流转的基波传输到“三资”平台场域,而市场谐波难觅踪影(两种波的具体表现形式见表4)。因此,“三资”平台场域为互联网+概念所包装,但在生成结构上与乡村场域是同构的,依旧是一种人格化交易,并未改变农地流转的封闭性、乡土性、分散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