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扇形矫直段入口铸坯表面温度测量 (220×1600 mm2断面)》

《表2 扇形矫直段入口铸坯表面温度测量 (220×1600 mm2断面)》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稳定连铸坯热送热装技术探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二次冷却强度是保证铸坯质量的关键,采用合适的冷却强度能够改善铸坯的角部质量。若二冷整体强度过大,因角部是二维冷却,同时内弧中心部位的冷却水沿表面向边部流动,将加速铸坯角部过冷,使得角部区域的温度处于第Ⅲ脆性温度区(一般在700~900℃),在铸坯矫直过程中极易产生角部裂纹[8]。因此对现行的二冷制度进行优化,在原有二冷水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各冷却区K值及边角部冷却水量,弱化二冷强度。调整后铸坯进入矫直段区前表面温度均高于920℃。采用红外测温枪对铸坯进入矫直段时表面温度进行测量,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拉速在1~1.05m/min时,铸坯角度最低温度为927℃进入矫直区,避开了第Ⅲ脆性温度区。调整后铸坯进入矫直段区前表面温度控制情况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