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本文所列地震记录信息 (PEER, 2013)》

《表1 本文所列地震记录信息 (PEER, 2013)》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L_1范数正则化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基线漂移识别方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场地类型采用美国地震减灾计划(National Earthquake Hazards Reduction Program,NEHRP)给出的A,B,C,D和E等5类场地条件划分类型(Huang et al,2010).

本文选用Akkar和Boore(2009)在讨论基于蒙特卡罗方法识别典型基线漂移噪声模型的基线校正方案中所采用的地震记录,以及工程应用上最为常用的El Centro波,作为测试基于L1范数正则化基线校正方法识别人工基线漂移噪声的原始地震记录。相应的数据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简写为PEER)强震数据库下载,这些记录已进行了仪器校准、基线校正和滤波处理。限于篇幅,本文仅以1999年中国台湾集集地震TCU129台南北分量,1999年土耳其迪兹杰(Duzce)地震Bolu台东西分量和1940年美国帝王谷(Imperial Valley)地震的El Centro Array#9台的南北分量(即El Centro波)为例,具体信息列于表1,其中,事前部分(地震波P波到时)采用Allen(1978,1982)提出的P波捡拾方法—长短时平均算法(STA/LTA)计算得出,其余信息来自PEER(2013)的NGA-West2中的地震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