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乡村土地非农化影响因素最优模型Tab.5 Optimal model of rural non-agriculturalization land factors》

《表5 乡村土地非农化影响因素最优模型Tab.5 Optimal model of rural non-agriculturalization land factor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淮海平原非农化土地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说明:该最优模型有4项指标通过检验,剔除了乡村非农就业率、平均坡度、人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县域人口密度4项指标。

黄淮海平原乡村土地非农化影响因素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有4个解释变量通过了显著性小于0.05的检验,模型整体显著性(0.000)小于0.05,R=0.515,R2=0.265,调整后R2=0.253。依据分析结果可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1=0.302X8+0.289X4-0.353X2+0.209X1。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分别每增加0.302,0.289,0.209标准单位的县人均耕地面积、乡村人均一产增加值、人均GDP或者每减少0.353标准单位的县域人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则会增加1个标准单位的非农化建设用地比重(表5)。总体上看,黄淮海平原乡村土地非农化与其他建设用地比重影响因素呈现出一致性,对于县域发展来说,第二产业发展是最有效的促进县域财政发展手段,因此,二者出现相一致的发展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