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各分区应力场反演参数》

《表2 各分区应力场反演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构造应力场反演及拆离板片应力形因子特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2中的分区解释见图3.

通过计算结果,得出帕米尔(37.5°N以北)和兴都库什(37.5°N以南)两个俯冲带的应力场参数及应力机制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表2),帕米尔地区的压应力轴倾伏角普遍大于兴都库什地区(表2),以及帕米尔张应力轴倾伏角要小于兴都库什地区(表2),然而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俯冲带的形成的年龄不同(Negredo et al.,2007;Replumaz et al.,2010),也可能是两个俯冲带俯冲的速率不同(Negredo et al.,2007).通过研究结果分析得出,在帕米尔—兴都库什受到欧亚板块相互挤压作用的控制下,帕米尔的压应力主要来源于俯冲板片的推挤.而帕米尔地区局部低速层的存在(Li et al.,2018)卸载了部分向下拉张应力,使拉张应力沿着走向NEE、倾向SSE的帕米尔板片及多条弧形的深大断裂带(Fan et al.,1994)进行NW挤压NE向拉张,产生走滑为主的应力机制(表2);而兴都库什俯冲板片得挤压应力很可能来源于地幔物质的NNW向近水平挤压及深部板片向下的拖曳作用控制,呈现出逆冲型的应力机制(表2).可能是因为帕米尔地区低速层的存在(Li et al.,2018),使帕米尔俯冲板片向下拉张的作用转换为NE-SW向拉张运动,削弱了帕米尔板片向下拉张的动力,从而使帕米尔地区的俯冲运动和地震活动性(宁杰远和臧绍先,1990;孙文斌等,2009)要弱于兴都库什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