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西藏各地区人口密度拟合R2、MAE与影响因子排序》

《表4 西藏各地区人口密度拟合R2、MAE与影响因子排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西藏人口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日喀则、昌都、林芝、山南先后于2014-2016年完成撤地设市。

为了探索人口密度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对各地级市的因子进行随机森林回归拟合与验证,并列出重要性排序在前6位的影响因子(表4)。表4显示,各地级市人口密度拟合值的R2均大于0.85且偏离误差较小,说明该方法的预测精度较高,可以进行影响因子的重要性排序。夜间灯光指数和人造地表指数是影响拉萨、日喀则、林芝、阿里人口分布的主导因子,说明在这些地区,较高的区域发展水平对人口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在其他因素组成上略有差异:作为省会城市的拉萨,工业、农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人口集聚形成绝对引力;日喀则东部地区河谷农业发展迅速,人口规模较大;林芝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且交通设施较为发达,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强;阿里地区平均海拔为西藏最高,气候寒冷干旱,人口分布极其稀疏。昌都地区贡献率第一的影响因素是海拔,其余因子与拉萨较为一致;地貌虽是山高谷深、起伏悬殊、藏东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纵贯,但三江流域山间平原发育,农业气候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又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枢纽,紧密勾连着西藏腹地与外界的交流,使之形成人口分布次级核心区。在山南地区,耕地指数和多年平均气温对于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因子;该区北部地处谷地,两河交汇处热量水平较高,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区域内耕地指数较高,乃东县、扎囊县、贡嘎县均是西藏非常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这就是山南地区北部成为人口分布核心区的主要原因。在那曲地区,自然因素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社会经济因素,植被覆盖指数(NDVI)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为海拔;由于该区地处藏北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气候严寒干旱,人口分布较少(仅占15%);高原草地覆盖面积广大,丰富的草地资源为农牧民提供了集聚条件,该地区的农牧业总产值占GDP的90%以上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