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私募股权投资特征与择时能力》

《表5 私募股权投资特征与择时能力》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私募股权投资具有交易时机的选择能力吗》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N=1841;括号内数值为T值;***、**、*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水平。

表5列示了私募股权投资特征与择时能力的回归结果。从列(1)可以看出,投资规模(VCshare)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由列(2)和列(3)可知,投资期限和派驻董事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这可能是因为投资规模较大、投资期限较长和派驻董事的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力更大、控制力更强(Bottazzi等,2008;王会娟和张然,2012;汪剑锋和张然,2018),其在减持时可能掌握更多的内部信息,进而表现为更强的择时能力。[1-2,9]为进一步检验这种设想,本文提取投资规模(VCshare)、投资期限(Duration)和派驻董事(Director)三者的主成分变量(Comp),回归结果如列(4)所示,可以看出,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力越大,其卖出股票时取得的超额收益越多。由列(5)可知,联合投资(Syndicate)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联合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在卖出股份时可获得更多超额收益。这可能是因为采用联合投资策略往往会导致股权分散、降低私募股权投资监督的积极性,进而加剧私募股权投资的机会主义动机(Bottazzi等,2008;徐子尧,2016)。[1,22]由列(6)可以看出,国有私募股权投资(State)的系数显著为正。究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国有私募股权投资与政府的天然联系可增加其在企业中的影响力,通过与政府建立的联系可获取重要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相关政策的限制,国有私募股权投资在解禁后出售股份的难度较大。为了满足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国有私募股权投资一旦可以减持,将有更强的机会主义动机(胡志颖等,2013)。[7]此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与蔡宁(2011)的实证结果基本类似。[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