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

《表1 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适用于上海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强◎———较强○———弱或很小;2、SS去除率数据来自美国流域保护中心(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CWP)的研究数据。

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既重视绿色基础设施,灰色基础设施仍不容忽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主要功能一般可分为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等几类,主要包括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等设施。一般,某单项设施会包含“渗、滞、蓄、净、用、排”多种功能,如下凹式绿地除渗透补充地下水外,还可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等多重目标等。因此,为更合理地划分海绵城市开发技术类型,本文根据雨水系统“三段论”理论[5,6],按照系统内位置及功能,分为源头控制、中途转输、末端排放三类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表1为2014年10月住建部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推荐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