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创新投入强度下成本粘性的大小》

《表3 不同创新投入强度下成本粘性的大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创新投入、高新技术资质与成本粘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为缓解多重共线性,本文对交乘项中的连续变量都进行了中心化处理。括号中报告的是p值,*、**、***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双尾),下同。

表3报告了模型(1)的回归结果。第(1)和(2)列为全样本回归,第(3)~(5)列则是按照创新投入强度进行的分组回归,将全样本分为无投入组、创新投入强度低组(低于创新投入强度的中位数)和创新投入强度高组(高于创新投入强度的中位数)进行分组回归,结果分别对应第(3)、(4)、(5)列。回归结果显示,模型的F值都很显著,调整的拟合优度大多在0.8左右及以上。第(1)列的D×lnREV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情况,印证了Anderson等[10]文献的研究结论,并且在控制了总资产密度、地区GDP增长率、行业和年度等因素后,成本粘性的符号和显著性保持不变。第(3)~(5)列分组回归的结果显示,D×lnREV的系数在三个子样本回归中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创新投入强度的增加,成本粘性程度不断变大,显著性逐渐增强(回归系数分别为0.022、-0.063和-0.106,分别为正向不显著、在1%的水平上显著和在1%的水平上显著)。并且,对第(4)列和第(5)列两个子样本进行chow test检验发现,系数差异检验的F值为5.49,在1%的水平上显著。同时,各控制变量的交乘项D×lnREV×lnAssDen和D×lnREV×lnEmpDen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D×lnREV×revdd的系数在子样本中不显著,在全样本中显著为正;D×lnREV×growth和D×lnREV×SOE的系数部分不显著,部分显著为正。这些结论与已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8]。以上结果表明,创新投入强度会影响企业成本粘性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