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计算工况下轴承负荷Tab.1 Bearing loads for each calculation condition》

《表1 各计算工况下轴承负荷Tab.1 Bearing loads for each calculation condition》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Hertz弹性接触的船舶推进轴系非线性校中计算》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首先对尾管后轴承单支点模型进行了计算,并假定尾管后轴承支点距尾管后轴承的后端面的距离为四分之一的轴承有效长度,各轴承负荷如表1的第1行所示,尾管后轴承支点处的转角为0.53 mrad,根据该转角值,我们采用尾管后轴承中心0.4 mrad和0.53 mrad的单倾斜方案,以及0.55/0.4 mrad和0.7/0.5 mrad的双倾斜方案进行计算。双倾斜的斜率转折点在尾管后轴承的中点处。图7为0.55/0.4 mrad双倾斜轴承示意,L为总长,轴瓦后半段与水平线的夹角是0.55 mrad,轴瓦前半段与水平线的夹角是0.4 mrad。轴承负荷如表1所示。在轴系支点高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尾管后轴承的倾斜设定只影响尾管前后轴承的负荷,中间轴承和主机轴承影响较小。将尾管后轴承分成20等份,使用Hertz接触理论计算每一段轴承和轴的接触力学特性。尾管后轴承与轴的接触范围如图8~1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