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大鼠盲肠磨损处理10 d后粘连等级、强度和发生率Table 3 Adhesion level, tenacity and incidence in rats after 10 days》

《表3 大鼠盲肠磨损处理10 d后粘连等级、强度和发生率Table 3 Adhesion level, tenacity and incidence in rats after 10 day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羧甲基淀粉的止血防粘连屏障的制备及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a—1.2.6节中定义的粘连等级;b—1.2.6节中定义的粘连强度;#—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手术10 d后,使用不同材料处理的大鼠体内发生粘连的状况不尽相同。对各组材料处理后的粘连等级和粘连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示于表3。可见同一材料组中的粘连等级和粘连强度具有类似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对照组中,有100%的大鼠发生了术后粘连,平均粘连等级为2.53。CMS海绵处理的大鼠也发生了较高的粘连率(93%)和粘连等级(2.2),这说明CMS海绵在单独使用时的防粘连效果较差。这是由于粘连一般开始形成于术后的第3~5天,而CMS海绵体在腹腔中会于2 h内慢慢溶胀溶解,因此CMS海绵只起到止血作用,而并不能阻止粘连的形成。相对于对照组,EM组和CMS-EM组中大鼠都显示了良好的防粘连效果(P<0.01)。其中,使用EM处理的大鼠粘连发生率为40%,粘连等级(0.87)和粘连强度(0.73)也明显降低。相较而言,CMS-EM止血防粘连屏障的效果更佳,粘连发生率仅为26%,粘连等级和粘连强度也分别降低至0.4和0.3。这说明EM单独使用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粘连的形成,而止血海绵层的引入使得防粘连效果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