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菲尔德斯半岛海洋生物生物放大因子 (TBT) Table 4 Biological magnification factors of marine organisms in the Filde

《表4 菲尔德斯半岛海洋生物生物放大因子 (TBT) Table 4 Biological magnification factors of marine organisms in the Filde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近岸海洋生物体有机锡污染状况》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未检出TBT的条带状褐藻、海头红和舌状酸藻不计算;对羽毛和皮毛样品的计算,以干重计.

南极笠螺和小红蛤为植食动物(杨宗岱等,1992),而肥肠海星食性较杂,根据同位素示踪技术,这些无脊椎动物总体上处于第2营养级(Pauly et al.,1998).牛首南极鱼是一种主要的近岸底栖鱼类,主要食物为帽贝(也称笠螺)、小红蛤、螺类及大型海藻(杨宗岱等,1992;黄凤鹏等,1992;Iken et al.,1997),处于第3营养级,其对第2营养级生物的TBT具有生物放大作用,BMF值在2.1~5.4之间变化.海豹主要以各种海洋鱼类为食,也捕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及少量的小型乌贼类动物及小型浮游鱼类动物(Iken et al.,1997);花斑鹱主要以磷虾、各种鱼类为食(Casaux et al.,1998);阿德利企鹅主要以南极磷虾及极地鱿鱼为食,也会食用一些鱼类和甲壳动物(Emslie et al.,2007;Ainley et al.,2004),总体上处于第4营养级.如图5所示,菲尔德斯半岛沿岸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生物的TBT和TPh T含量(TBT、DBT、TPh T、DPh T均以鲜重计)相对较高,而三取代与二取代有机锡相对含量在各个营养级生物体中存在差异,可能是生物对其的吸收与代谢各有不同(Wade et al.,1998).就TBT而言,海豹和鸟类对底栖动物的BMF均大于1,而对南极鱼不完全是这样的(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