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共混切片的[η]Tab.2[η]of blend chips》

《表2 共混切片的[η]Tab.2[η]of blend chip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玉石粉/PET共混切片流变性能及可纺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2可以看出:在相同温度下造粒,共混切片的[η]随玉石粉含量增加而下降;与相同温度下的纯PET相比,玉石粉质量分数为1.8%的共混切片(4#试样)在255℃下造粒,其[η]下降了0.071 d L/g,260℃造粒,其[η]下降了0.072d L/g,265℃造粒,其[η]下降了0.075 d L/g。这是由于玉石粉是无机刚性材料,在熔融挤出过程中,与PET分子链发生相互摩擦,在高剪切力作用下,将一些PET分子链切断,使得熔体黏度减少,随着玉石粉含量增加,这种摩擦几率增加,对PET分子链的损伤更大,共混切片的[η]也因此而下降。而熔融挤出温度对复合母粒的[η]影响比较大,纯PET(0#试样)的[η]0.653 d L/g,经255℃熔融挤出后,[η]降为0.608 d L/g,黏度降(η)为0.045 d L/g,表明经过双螺杆熔融挤出过程中,螺杆剪切力对PET分子链损伤比较大,[η]下降明显;熔融挤出温度提高到260℃,PET造粒后的[η]由0.653 d L/g降低到0.583 d L/g,η达到0.070 d L/g;熔融挤出温度提高到265℃,η为0.082 d L/g。这是因为255℃刚达到PET熔点,分子链长的PET并没有完全熔融,η没有完全达到要求;到260℃,PET分子链全部熔融了,黏度降低最为明显;再提高到265℃,η收窄,因为分子链全部熔融后,η仅仅来自较高温度下剪切力破坏分子链。与0#试样类似,1#,2#,3#,4#试样,熔融挤出温度从255℃升高到260℃,得到的母粒的η比260℃升高到265℃的η大,表明260℃时母粒已经完全熔融了。因此,选择260℃的熔融挤出温度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