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环京津贫困带空间贫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表1 环京津贫困带空间贫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环京津贫困带空间贫困测度与精准扶贫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空间贫困理论视角下,构建自然环境、经济、社会三维测度指标体系,建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空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既要求指标能够反映贫困问题,又要求所选指标数据简单明了,尽可能用百分比、单位面积产出等表示[10]。在参考赵莹(2014)对宁夏六盘山区空间贫困特征分析[11],并借鉴袁媛等人(2014)对河北省县域贫困度多维评估成果的基础上[12],结合环京津贫困带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从能够反映环京津贫困带现状的指标中进行筛选和评价,构建了包括自然、经济、社会3个维度,共18个三级指标的环京津贫困带空间综合贫困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自然系统由地理环境(C1-C2)、水力资源(C3)和耕地资源(C4)共4项指标组成,体现了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现状和人们的生存环境情况;经济系统由经济规模(C5-C6)、产业结构(C7)、投资水平(C8)、人民生活(C9-C11)共7项指标组成,基本反映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系统由医疗卫生(C12-C13)、教育情况(C14-C15)、交通条件(C16)、农业投入(C17-C18)共7项指标组成,通过社会系统指标的设定来衡量和区分各研究区域基础公共服务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