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016-2017年新报告男性HIV/AIDS中不同性传播方式的晚发现率比较》

《表4 2016-2017年新报告男性HIV/AIDS中不同性传播方式的晚发现率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湖北省2016-2017年新报告的男性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因80岁及以上年龄组人数少,因此在分析中将>80岁组别与70~79岁组别合并;b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

当年接受CD4检测的男性HIV/AIDS病例为4 715例,总的晚发现率为32.87%(1 550/4 715)。同性传播和异性传播病例中,晚发现率分别为26.19%(644/2 459)和40.16%(906/2 256)。晚发现率随年龄增高或文化程度降低而升高(同性传播——年龄:Z=6.434 0,文化程度:Z=-4.984 5,均P<0.05;异性传播——年龄:Z=6.650 6,文化程度:Z=-3.264 4,均P<0.05)。不同婚姻状况、职业、户籍的晚发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组晚发现比例低(同性传播:20.77%,异性传播:31.14%);学生组晚发现比例低(同性传播:10.53%,异性传播:8.33%);外省户籍组晚发现比例低(同性传播:14.74%,异性传播:20.00%),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