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草海越冬黑颈鹤夜栖地行为类别及其描述》

《表1 草海越冬黑颈鹤夜栖地行为类别及其描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贵州草海越冬黑颈鹤飞出飞回夜栖地行为节律初步观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间,利用单筒望远镜(SWAROVSKI-STS65HD)在上述7个夜栖地观察取样。由于无法观察到整个夜晚黑颈鹤的栖息行为,同时其行为频率变化也主要集中在飞出夜栖地之前和飞回夜栖地之后两个阶段,本研究取样时间主要为鹤群飞出前和飞回后阶段。取样记录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记录飞出时间和飞回时间,分别为第一批开始飞离夜栖地黑颈鹤的起飞时间和第一批飞回夜栖的落地时间;二是记录和统计飞出前80 min内与飞回后90 min内黑颈鹤的行为,统计各类行为发生频率。根据黑颈鹤的行为谱(李筑眉等2005),结合预观察结果,将飞出前与飞回后行为定义为8类14种(表1),将发生频率较低的“饮水”和“舞蹈”等行为单独列入“其他”中。行为观察采用瞬时扫描法(Martin et al.1986),每次群体扫描时长不超过3 min,同时记录下夜栖群体大小、混群对象等信息。使用贵州草海保护区管理部门在湿地设置的小型自动气象站(Delta-T公司,WS-GP2型)采集记录黑颈鹤飞出和飞回夜栖地时间及行为当天的温度、湿度、一天的平均温度等气象信息和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